址:鶴山市沙坪鎮新業邨196號201
電話:(0750)8994698
(0750)8986719
(0750)8969368
傳真:(0750)8832038
網址:www.djh999.com
生產加工方法
主要由油脂水解法進行工業生產。
油脂水解按照壓力情況分為三種類型:
1、常壓加催化劑水解,水解周期長,需要幾十個小時,脂肪酸的轉化率低,后期分離效果差。
2、中壓水解:無需催化劑,水解周期在十個小時左右,轉化率基本達到90%,屬于間歇反應,目前國內逐漸在淘汰。
3、高壓水解:無需催化劑,水解周期在5個小時左,轉化率基本在98-99%,連續化生產。制的的硬脂酸色澤好,含量高,雜質少。
硬脂酸來源基本上是以棕櫚油為原料經過催化加氫后,再進行高壓水解,脂肪酸脫氫,然后進行減壓蒸餾而制的。
硬脂酸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種脂肪酸,幾乎所有油脂中都有含量不等的硬脂酸,在動物脂肪中的含量較高,如牛油中含量可達24%,植物油中含量較少,茶油為0.8%,棕櫚油為6%,但可可脂中的含量則高達34%。
工業硬脂酸的生產方法主要有分餾法和壓榨法兩種。在硬化油中加入分解劑,然后水解得粗脂肪酸,再經水洗、蒸餾、脫色即得成品。同時副產甘油。
上游原料
油棕樹Z早源自西非。工業棕櫚油是紅色的,從棕櫚樹皮提取,而棕櫚仁油是白色的,從里面的內核提取。
棕櫚油和棕櫚仁油的生產過程是復雜的。主要經過以下幾個工序:除菌、提煉、漂白、除臭。
我們送去存儲之前得到了棕櫚油和棕櫚仁油。
棕櫚樹的種植始于19世紀初,那時英國工業革命創造對蠟燭制造和機械用潤滑劑對棕櫚油的需求。
剛開始棕櫚油由西非農民供應,緊接著1848年荷蘭殖民者把棕櫚油種植帶到爪哇。1910年英格蘭的殖民者威廉森米德爾頓和銀行家亨利美在馬來西亞創辦了森達美公司,種植棕櫚油。
棕櫚油是世界用量領先油脂大豆油的主要競爭對手,其他競爭對手包括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棕櫚仁油和橄欖油。然而,2004年以來棕櫚油和棕櫚仁油的總用量超過了世界上主要的食用油豆油。